編者按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將分別于2023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開幕。
邁進2023年,春回大地,萬物起始,一場新的出征揚帆啟程,經濟社會各領域開局即沖刺,都在努力奪回過去三年耽擱的發展進度,搶占重新出發的先機。
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值此2023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中國紡織》微信公眾號精心策劃推出系列報道——《兩會“織”音》,傳遞紡織行業代表委員的兩會視角與觀點,傾聽他們發出的行業聲音,為新一輪高質量發展凝聚共識、搖旗吶喊,助力行業行穩致遠。
座落于山東鄒平市的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是工業制造業中特大型民營企業的代表。集團目前擁有3家上市公司、國內外12個生產基地、10萬名員工、2500億元總資產,在主營業務紡織業與鋁業兩大領域中,均為行業“領軍者”。自2012年以來,集團連續11年入選世界500強,2022年位列第199位;“魏橋”品牌連續4年躋身世界品牌500強,2022年位列第442位。
過去一年,集團實現銷售收入5040億元、利潤132億元,上繳各級稅金164億元,山東省內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億元,銷售收入和上繳稅金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2023年1月,在山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波當選新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兩會即將于北京拉開帷幕,近日本刊記者就當前紡織行業發展的熱點、焦點問題專訪了張波。
當下與未來:
數字經濟、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
《中國紡織》:在過去的一年,紡織行業給您印象最深的關鍵詞有哪些?
張波:2022年,紡織行業給我印象最深的關鍵詞主要是數字經濟、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
數字經濟已成為主要經濟形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規模和范圍推動著要素資源更新、基礎設施重置和市場場景延展,紡織行業的發展也不例外。
近年來,我們集團紡織產業加速智能創新發展,圍繞“產業鏈數據貫通”和“智能化生產”兩大重點,持續開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先后建設了魏橋紡織綠色智能化工廠、特寬幅印染數字化工廠、家紡服裝數字化項目等8個智能化分廠,打造了紡織—印染—服裝、家紡于一體的完整鏈式生產體系,以“智能矩陣”推動產業數字化升級,用工節約50%以上,能耗降低40%以上,用水節約20%以上,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智能化升級項目先后榮獲中國紡織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全國質量標桿等十幾項榮譽,為行業智能化發展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和拓展,基礎前沿領域相繼突破,顛覆性創新不斷涌現,科技創新正在深刻改變世界發展格局,也深刻影響產業發展未來。
近年來,我們集團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和中心環節,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全方位抓好創新工作,一批批科技成果加速轉化,每年自行設計開發各類新產品3000多個,有5家下屬公司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2022年開發各類紡織新產品3615個,微納米鑲嵌紡抑菌家紡套件、智能加熱防護服裝等多個新產品入選中國紡聯 “2022年度十大類紡織創新產品”名單。全年推廣好點子好經驗好做法304項,引進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45項,實施各類節能技改305項。由嘉嘉家紡、東華大學等共同完成的“家紡床品高效短流程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榮獲中國紡聯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正在改變產業的價值形成和價值判斷。綠色能源、綠色材料創新及生產工藝、制造模式的綠色轉型,正重塑著產業關聯,改變著競爭優勢。近年來,我們集團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著力實現綠色增長。2019年,集團投資12億元,利用廠房屋頂建設了300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年可節約標煤10.34萬噸。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再生棉車間、高檔智能化氣流紡生產車間,對纖維進行回收利用,順利通過OEKO—TEX STANDARD 100國際生態紡織品和GRS全球回收標準等國際系列認證。加入中國紡聯 “氣候創新 2030 行動”,開展魏橋紡織全價值鏈碳排放基線調查與碳減排賦能計劃。魏橋創業集團作為15家創始理事成員單位之一,加入了“可持續市場倡議”中國理事會,為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目前集團擁有國家級綠色工廠3家,省級綠色工廠1家。
所以我認為,不只是過去一年,未來一段時間內,紡織行業的“熱詞”
“關鍵詞”都與數字經濟、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
困局與破局:
主動出擊、迎難而上、積極應對
《中國紡織》:在新的一年,您認為紡織行業將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
張波:新的一年,在全球產業變革的大趨勢下,紡織行業將面臨更加錯綜復雜的市場形勢,國際貿易摩擦、棉花等原料價格波動等不利因素將持續影響行業發展。
但是也應看到,紡織行業作為永恒產業,關系著國計民生,在穩定經濟發展、平衡國際收支、創造就業空間、促進民生改善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必將以超強的韌性保持穩健發展。并且隨著“RECP”協定的實施,行業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深度融合等,都為產業帶來新的市場和發展機遇,所以,我們既要正視困難,又要堅定信心,既要保持定力,又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機遇面前主動出擊,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在風險面前積極應對,時刻做好打硬仗的準備,推動企業和行業穩健高質量發展。
責任與使命:
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貢獻魏橋力量
《中國紡織》:當前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中,您認為紡織業應該從哪些方面發力?
張波:我們魏橋創業集團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不忘產業報國初心,牢記強國富民使命,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推動紡織業、鋁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在產業高端化上發力,推動企業轉型升級。集團紡織產業將圍繞“科技、時尚、綠色”定位,繼續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加大重點工序上的技術改造,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完成存量資產的智能化改造,推動企業走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在科技創新上發力,增強內生發展動力。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堅持以資金的大投入,努力實現科技的大產出。不斷深化產學研用合作,特別是加快魏橋國科科技園的建設,打造集“科技研發、創新孵化、產業育成、服務配套”等功能于一體的創新生態。充分利用好魏橋創業院士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20余家創新研發平臺,全方位做好科研項目布局,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項目落地,力爭在各領域實現新的突破。
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發力,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新格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投資、建設、生產、經營一體化的全過程。大力發展再生棉等循環產業,積極搞好余熱、余壓、廢棄物綜合利用,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加大清潔能源投入,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資源,持續提高公司的綠能比重。開展全價值鏈碳排放基線調查與碳減排賦能計劃,開展產品全生命周期評估,加強與價值鏈伙伴的技術協作,共同開發綠色低碳循環的可持續材料,減少產品的碳足跡輸出,發揮在行業的低碳引領和示范作用。
在責任擔當上發力,加快推動共同富裕。集團將始終堅持“為國創業、為民造?!钡暮诵膬r值觀,把帶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鄉村振興、推動共同富裕作為企業的發展動力和自覺追求。積極呵護扶持上下游企業發展,打造世界高端紡織家紡服裝產業集群。積極構建“家”文化,不斷完善使職工住有所居、病有所醫、子有所教、老有所養、工資收入穩定增長的后勤保障機制,讓職工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充分發揮士平公益基金會的平臺作用,通過捐助等形式,打造全國性產學研融合資助平臺、社會建設資助平臺、創新創業資助平臺、公益慈善資助平臺,積極投身以公益慈善為表征的“第三次分配”,全力襄助科技教育事業及其他公益事業的發展,深入踐行社會責任,為促進更大范圍內的共同富裕貢獻力量。